一、“国和一号”示范工程成套技术装备“国和一号”是依托“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开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非能动压水堆核电技术。该项成果形成了反应堆压力容器、堆内构件、蒸汽发生器、反应堆主冷却剂泵、堆芯仪表系统、超大口径主蒸汽隔离阀等关键技术装备,填补了我国核电产业多项技术和工艺空白。基于该项成果的“国和一号”示范工程1号机组于2024年9月实现首次并网发电,为我国自主核电型号“国和一号”...
2025年1月6日,湖北省科技大会在武汉召开,会上宣读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武汉大学夏军院士获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夏军院士致力于流域径流形成与转化非线性研究,创新了时变增益非线性模型与方法,解决了复杂水文系统非线性模拟难题,在我国和全球60多个不同气候带的洪水预报及防洪减灾中得到验证与应用。在此基础上发展的流域水系统和长江模拟器等成果,应用到我国长江以及黄河、淮河和西北地区水管理,...
2025年1月6日,湖北省科技大会在武汉召开,会上宣读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2024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钮新强院士获得2024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钮新强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设计集团首席科学家、水资源工程与调度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钮新强院士是南水北调的主持设计者,他帮助沿线受水区1.85亿群众喝上了甘甜的“好水”。同时,钮新强院士还是三峡工程的主要设计人,他把自己所有心血和智慧毫无保留地倾注在长江,...
2024年12月26日,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奖励委员会发布了《关于第八届潘家铮奖奖励的决定》,常晓林教荣获该项大奖。潘家铮奖旨在表彰奖励在水电水利工程科学技术及管理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和重要贡献的工程师、科学家,激励其从事水电水利工程科技研究、发展、应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水电水利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常晓林 教授常晓林教授是武汉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珞珈杰出学者,水工结构工程学科带头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2024年10月31日,由湖北省自然科学学会工作研究会、武汉大学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举办的“科技社团助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在湖北罗田举行。 湖北省科协学会信息服务中心主任王汉祥、学会部副部长王芳出席...
7月12日,由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指导、江苏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承办、河海大学科协协办的2024年南方省(区)水电学会联络会暨学会工作交流会在南京召开。中国水电学会副秘书长张维荣、江苏水电学会理事长徐辉出席会议并...
2024年3月15日,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期刊工作委员会第一次主任委员会议在杭州召开。学会副秘书长李世东,期刊委主任委员杜德进,期刊委副主任委员李震、刘昭伟、罗长军、胡晓清、王立涛,期刊委委员杨光,期刊委秘书...
中国水利记忆·TOP10 2 0 2 3 编者按 1月10日,中国水利报社第十三届年度“中国水利记忆·TOP10”评选结果揭晓。本次评选经广大读者网络投票和专家组审议,“水利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取...